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教育领域辅助技术服务体系研究 收藏

教育领域辅助技术服务体系研究

Assistive technology service system in education

作     者:杨剑 杨亚茹 YANG Jian;YANG Yaru

作者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市200241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中国合作中心北京市100068 

出 版 物:《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年 卷 期:2025年第31卷第1期

页      面:99-10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040110[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基  金:中国残联课题残疾人辅助器具专项(No.2023CDPFAT-29) 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子项目(No.1100-41222-16057) 青少年体育教育研究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子项目(No.11001-412321-17006) 

主  题:辅助技术 服务体系 5P模式 

摘      要:目的本研究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相关政策文件,探讨教育领域辅助技术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结构要素及实施路径。方法系统分析WHO和UNESCO的相关政策文件,包括WHO《全球辅助技术合作计划(GATE)》和UNESCO《教育2030行动框架》,基于WHO辅助技术服务的5P模式(政策、产品、人员、服务提供和场所)对教育情境下的辅助技术服务体系进行系统探讨。结果教育领域辅助技术服务体系是一个多维度、综合性服务体系。完善的政策法规是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石。辅助技术产品是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涵盖各种硬件、软件和辅助工具等;产品的可及性、可负担性、适用性和易用性是影响其有效应用的关键因素。专业人员是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包括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康复治疗师、技术人员、社工等;人员的专业能力、服务意识和跨专业协作能力至关重要。完善的服务提供机制是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包括需求评估、适配、培训、维护、跟踪和支持等环节;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个性化程度直接影响最终效果。适宜的教育场所和环境是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无障碍的校园环境、配备必要设备的教室和资源中心等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辅助技术服务体系,需要基于5P模式,制定和完善国家层面的辅助技术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统一的评估和监管体系。加强产品研发和推广,提高产品的适配性和易用性。建立多层次、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培训体系,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提供机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将无障碍教育环境建设与辅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资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