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股骨头颈压力骨小梁与股骨颈后内侧骨皮质及股骨距移行处的形态学... 收藏

股骨头颈压力骨小梁与股骨颈后内侧骨皮质及股骨距移行处的形态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ressure bone trabeculae of femoral head and neck,posteromedial bone cortex of femoral neck and femoral calcar

作     者:李海艳 黎萌 杜心如 Li Haiyan;Li Meng;Du Xinru

作者机构:承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承德医学院河北省神经损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北承德06700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100020 

出 版 物:《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年 卷 期:2025年第43卷第1期

页      面:1-8页

学科分类: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1[医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10[医学] 

基  金:承德医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202203) 承德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优势学科资助项目(202302) 

主  题:压力骨小梁 股骨距 股骨颈后内侧皮质 骨质疏松 股骨颈骨折 

摘      要:目的探讨股骨头颈压力骨小梁与股骨颈后内侧骨皮质及股骨距移行处形态特点,为明确股骨颈骨折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股骨标本102具,分别拍摄正侧位、内斜45°、外斜45°位股骨上端X线片,观测股骨头颈压力骨小梁、股骨距和股骨颈后内侧皮质的位置关系;对股骨标本60具(正常组34具,骨质疏松组26具)头颈部行CT扫描及重建,比较两组压力骨小梁和股骨距形态差异;6具股骨标本沿股骨颈轴线的垂直面、冠状面、矢状面切开,观察压力骨小梁、股骨颈后内侧骨皮质及股骨距形态特点。应用Graphpad Prism v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股骨头颈压力骨小梁向内后方汇合,止于股骨颈后内骨皮质并与股骨距相续;股骨距向外上发出股骨距大转子间骨小梁;骨质疏松组股骨距大转子间骨小梁萎缩变细。压力骨小梁与股骨距呈交叉连接,交叉处夹角[正常组(82.96±2.91)°,骨质疏松组(116.40±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横断面上股骨距夹角[正常组(17.52±0.71)°,骨质疏松组(13.09±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头颈压力骨小梁与股骨距上端均附着在股骨颈后内侧骨皮质,股骨颈后内侧骨皮质及股骨距共同承接压应力,移行处是压力传导枢纽。骨质疏松时股骨距变小、移行处骨皮质薄弱是造成骨质疏松头颈型股骨颈骨折发生机制之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