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阿司匹林包合物微孔渗透泵片制备及释药机制考察 收藏

阿司匹林包合物微孔渗透泵片制备及释药机制考察

Preparation and Release Mechanism of Aspirin Inclusion Micro-porous Osmotic Pump Tablets

作     者:聂琴 吴静澜 罗坤顺 徐剑 张永萍 傅建 NIE Qin;WU Jing-lan;LUO Kun-shun;XU Jian;ZHANG Yong-ping;FU Jian

作者机构:贵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贵阳550025 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550025 贵州中药炮制与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550025 

出 版 物:《科学技术与工程》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年 卷 期:2025年第25卷第1期

页      面:84-93页

学科分类:100702[医学-药剂学] 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贵阳市高层次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筑科合同43-10) 贵州省(第六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千”层次) 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黔科合平台人才-GCC037) 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力提升(黔科合中引地006) 贵州省教育厅滚动支持省属高校科研平台团队(黔教技022) 

主  题:阿司匹林 微孔渗透泵片 星点设计 释药机制 

摘      要:依次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结合响应面法,以释放度为评价指标,优化了阿司匹林包合物微孔渗透泵片的最佳制备工艺。首先制备β-环糊精阿司匹林包合物,再以醋酸纤维素为包衣材料、聚乙二醇4000为致孔剂制备阿司匹林包合物微孔渗透泵片。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该工艺制备的阿司匹林包合物微孔渗透泵片与市售阿司匹林肠溶片在人工胃液中0~2 h内累积释放率分别为1.5%和1.6%;将释放介质调至pH 6.8后,两种剂型在10 h时的累积释药量无显著差异。此外,该包合物微孔渗透泵片在12 h内呈现零级释放且释放较完全(累积释放率90%),提示有可能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损伤。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