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血清唾液酸预测肝内胆管癌微小血管侵犯的临床价值及其机制初探 收藏

血清唾液酸预测肝内胆管癌微小血管侵犯的临床价值及其机制初探

Predictive value and related mechanism of serum sialic acid on microvascular invasion in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作     者:魏娇 季君 詹月萍 吴琳琳 徐学文 黄晨军 方培丞 肖潇 徐旻 高春芳 Wei Jiao;Ji Jun;Zhan Yueping;Wu Linlin;Xu Xuewen;Huang Chenjun;Fang Peicheng;Xiao Xiao;Xu Min;Gao Chunfang

作者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检验实验中心上海200437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实验诊断科上海200433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201203 

出 版 物:《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年 卷 期:2025年第48卷第1期

页      面:56-6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372321) 上海市卫健委协同创新集群项目(2019CXJQ03)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项目(SHDC2023CRT015) 

主  题:胆管肿瘤 肝内胆管癌 唾液酸类 微小血管侵犯 危险因素 

摘      要:目的探讨术前血清唾液酸(SA)评估肝内胆管癌(ICC)患者微小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4年9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为ICC的9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根据MVI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无MVI组(n=41)和MVI组(n=50)。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上述血清指标对MVI的预测价值。采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研究术前SA水平与MVI的关系。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β-半乳糖苷α2,6-唾液酸转移酶1(ST6GAL1)过表达的ICC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T6GAL1的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ST6GAL1的基因表达情况;黑接骨木(SNA)凝集素荧光染色检测细胞α2,6-唾液酸化水平;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无MVI组比较,MVI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SA和5′-核苷酸酶(5′-NT)水平较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仅SA是MV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95%CI 1.01~1.02,P=0.023)。SA预测MV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7(95%CI 0.640~0.870),敏感度67.65%,特异度77.78%。SA与MVI呈正相关(r=0.443,P0.001)。ST6GAL1过表达的ICC细胞SNA凝集素平均荧光强度增加,细胞表面α2,6-唾液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高唾液酸化的ICC细胞克隆形成数量增多(P0.05),迁移率和迁移细胞数量增加(P0.05)。结论血清SA是预测ICC患者MVI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唾液酸化的ICC细胞恶性程度增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