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全省严重烧创伤诊治与应急救援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急危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310009
出 版 物:《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年 卷 期:2025年第34卷第1期
页 面:70-7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基 金:浙江省科技厅“尖兵领雁+X”研发攻关计划(2024C0318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急司-浙江省共建重大项目(GZY-ZJ-KJ-24030)
摘 要:目的创伤性凝血病(trauma-induced coagulopathy,TIC)患者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PCC)的疗效及TIC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11家医院收治的TI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伤情特征、血制品治疗(含PCC)、入院及24 h后检验指标,治疗措施及临床预后情况(出院好转、住院时间)等。根据TIC患者是否使用PCC治疗分为常规组和PCC组,并利用倾向性匹配方法按照1:1匹配,比较不同指标的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分析TI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349例TIC患者经倾向性匹配后筛选出PCC组及常规组各103例。单因素分析发现,PCC组与常规组之间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损伤严重度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基础疾病、院前时间、损伤类型与部位、治疗措施(血管活性药物、钙剂、氨甲环酸使用以及急诊手术)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常规组相比,PCC组24 h白细胞计数、乳酸、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均较低(均P68岁)、GCS评分(1.455)是影响TI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UC分别为0.632、0.702、0.733、0.752。结论TIC患者经PCC治疗可纠正凝血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年龄、GCS评分、24 h后的FIB及INR影响TIC患者临床预后,需要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