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收藏

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risk prediction model for early postoperative high intraocular pressure after implantation of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作     者:乔丹妮 董佩芳 陆水花 钟朋 金玲琳 邰春玲 方芝 Qiao Danni;Dong Peifang;Lu Shuihua;Zhong Peng;Jin Linglin;Tai Chunling;Fang Zhi

作者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杭州310009 

出 版 物:《中华医学杂志》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年 卷 期:2025年第105卷第4期

页      面:271-27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2[医学-眼科学] 10[医学] 

基  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2022KY170、2022ZH032) 浙江省教育厅项目(Y202043289) 

主  题:近视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高眼压 预测模型 

摘      要:目的:构建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分配方式,按照7∶3的比例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早期高眼压,分为正常眼压组和高眼压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高眼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DCA)对模型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最终共纳入患者239例478眼;建模组168例336眼,男82例,女86例,年龄(25.5±5.1)岁;验证组71例142眼,男36例,女35例,年龄(24.7±5.7)岁。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率建模组为32.4%(109/336),验证组为26.8%(38/1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屈光度数(OR=0.873,95%CI:0.782~0.976,P=0.017)、术前角膜内皮计数(OR=0.996,95%CI:0.995~0.997,P0.001)、术前角膜厚度(OR=1.015,95%CI:1.006~1.024,P=0.001)及术前眼压(OR=1.470,95%CI:1.283~1.686,P0.001)是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相关因素;由此建立的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2)=8.444,P=0.391;ROC曲线下面积为0.888(95%CI:0.852~0.925),约登指数最大时(0.646),灵敏度为0.862,特异度为0.784。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0.921(95%CI:0.870~0.972),约登指数最大时(0.765),灵敏度为0.842,特异度为0.923。结论:术前屈光度数、角膜内皮计数、角膜厚度、眼压是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相关因素,由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