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苗儿山矿田上小地地区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收藏

苗儿山矿田上小地地区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s of Mineralization Fluids in Shangxiaodi Area of Miaoershan Uranium Field

作     者:李鲲 谭双 张宇 高爽 陈琪 LI Kun;TAN Shuang;ZHANG Yu;GAO Shuang;CHEN Qi

作者机构: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7 湖南省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评价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07 

出 版 物:《铀矿地质》 (Uranium Geology)

年 卷 期:2025年第41卷第1期

页      面:100-112页

学科分类:070902[理学-地球化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0901[理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理学] 

基  金: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项目(编号:202222、202222-2) 中核集团青年英才项目 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2022RGET05)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编号:YC-2023-B208)联合资助 

主  题: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 C-H-O同位素 苗儿山 上小地 

摘      要:苗儿山矿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基地,其中位于矿田中部的上小地地区近年来实现找矿新突破,发现大规模铀矿体群。为探究其矿床成因,文章选取与铀成矿相关的石英、紫黑色萤石、方解石等脉石矿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流体包裹体和C-H-O同位素分析,揭示上小地地区成矿流体的性质与来源。研究结果显示,上小地地区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的水溶液型包裹体(WL型),少部分为纯液相包裹体(W型),气相成分以H_(2)O为主,少量为CH_(4)、H_(2)S。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均一温度依次为272.2~322.5℃(中位数值为300℃)、158.6~329.4℃(中位数值为239.3℃)和150.2~189.9℃(中位数值为170℃),盐度区间分别为0.35%~2.24%NaCl_(eqv)、0.18%~7.31%NaCl_(eqv)和0.18%~6.16%NaCl_(eqv)。成矿流体逐渐由中高温、低盐度、中等密度的NaCl-H_(2)O体系演化为低温、低盐度体系,且成矿环境为中-低压、浅成深度。C-H-O同位素分析指示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δ^(13)C_(PDB)值和δ^(18)O_(SMOW)值呈正相关,温度降低和水岩反应是导致铀沉淀的主要因素。上小地地区铀的迁移形式包括碳酸铀酰和氟铀酰络合物,受大气降水和水岩反应影响,流体减压沸腾导致铀的卸载成矿。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