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电刺激联合提肛运动对初产妇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收藏

电刺激联合提肛运动对初产妇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作     者:胡金娜 杨宽女 李扬政 张凯 郝彦 李建华 

作者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和康复中心杭州310000 

出 版 物:《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年 卷 期:2025年第47卷第1期

页      面:57-6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1[医学-妇产科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15[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0[医学] 

基  金:浙江省卫计委浙江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18275403) 

主  题:压力性尿失禁 电刺激 提肛运动 初产妇 

摘      要:目的观察盆底电刺激联合提肛运动对初产妇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募集初产妇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20例。2组患者均采用盆底肌肉电刺激进行治疗, 实验组则电刺激的同时增加提肛运动。实验组盆底电刺激联合提肛运动同步进行, 每日1次, 每次20 min, 每周治疗5 d, 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1 h尿垫试验和盆底表面肌电评估(Glazer法)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尿失禁严重程度和盆底肌的功能状态。结果治疗后, 实验组的I-QOL评分和1 h尿垫试验漏尿量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Glazer评估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阶段的盆底肌肌电信号值与组内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Glazer评估中第一和第五阶段的盆底肌肌电信号值与组内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其第一阶段的盆底肌肌电信号值为(2.17±1.53)μV, 与对照组治疗后第一阶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电刺激联合提肛运动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初产妇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尿失禁量, 还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盆底肌功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