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3组常用鱼类eDNA宏条形码通用引物对三亚水环境样品的物种检... 收藏

3组常用鱼类eDNA宏条形码通用引物对三亚水环境样品的物种检出效果比较

Comparison of fish species detection effect of three sets of commonly used eDNA metabarcoding primers on Sanya water samples

作     者:郭瑶杰 万武波 王海山 叶乐 陈治 GUO Yaojie;WAN Wubo;WANG Haishan;YE Le;CHEN Zhi

作者机构: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崖州湾创新研究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三亚572022 

出 版 物:《南方水产科学》 (South China Fisheries Science)

年 卷 期:2025年第21卷第1期

页      面:66-7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RC717,424QN29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002389) 2023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水产南繁联合开放课题(2023SCNFKF05) 三亚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ZDKJ-SY-2020-001) 

主  题:环境DNA宏条形码 鱼类多样性 通用引物 MiFish-U 海南 

摘      要:环境DNA (Environmental DNA, eDNA)宏条形码技术是一种高效率、高灵敏度且无侵入性的物种调查工具。目前基于eDNA宏条形码技术调查鱼类多样性的研究众多,但是该技术发展尚不完善,对不同引物的实际使用效果缺乏共识。为降低测序成本、筛选出实际使用效果最优的通用引物,选取三亚市鱼市场和亚特兰蒂斯水族馆共8个站位的水样,比较了3组常用鱼类eDNA宏条形码通用引物(MiFish-U、AcMDB07、Ac12S)在检测鱼类多样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1) 3组引物在质控后总序列数、鱼类序列数、总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数、鱼类OTUs数和鱼类序列占比方面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MiFish-U的扩增成功率和对鱼类物种的靶向性最高;2) MiFish-U检出的物种数最多(140种),AcMDB07和Ac12S则分别检出128和97种;3) Ac12S和AcMDB07的参考数据库尚不完善,两者分别有72.76%和42.11%的OTUs无法注释到种水平;4) Ac12S检出的特有鱼类很少(仅4种),暗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更容易被另外2组引物替代,而MiFish-U的可替代性最低;5) 3组引物反映鱼类丰度的总趋势相似,但对具体物种却存在一定差异。结果表明,综合OTUs注释等多种因素,特别是现有参考数据条件下,MiFish-U的物种检出效果优于AcMDB07和Ac12S。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