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构造背景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构造背景

Tectonic Background for Uranium Mineralization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in Zhiluo Formation in Northern Ordos Basin

作     者:彭云彪 戴明建 刘璐 PENG Yunbiao;DAI Mingjian;LIU Lu

作者机构: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内蒙古包头014010 

出 版 物:《铀矿地质》 (Uranium Geology)

年 卷 期:2025年第41卷第1期

页      面:1-12页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编号:2015CB453000)资助 

主  题: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砂岩型 铀成矿作用 构造背景 

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是我国最大的砂岩型铀矿聚集区,其铀成矿作用的构造背景一直是研究重点。文章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构造背景及其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的研究,认为盆地北部砂岩型大规模铀成矿作用的构造背景与“次造山带控矿理论、“层间渗入成矿理论和“卷状水成铀矿理论等传统水成铀矿理论明显不同,成矿构造背景、成矿特征和找矿标志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鄂尔多斯盆地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黄河断陷的形成破坏了铀成矿地下水统一的补、径、排系统,区域层间氧化作用及铀成矿作用基本停止,新构造运动在总体抬升的背景下呈现间歇性和弱活化性的特点,对早期形成的铀矿床造成了明显的再次氧化改造和富集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