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2006~2020年广东省人为源多环芳烃排放演变特征 收藏

2006~2020年广东省人为源多环芳烃排放演变特征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anthropogenic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emissions in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20

作     者:唐凤 沙青娥 刘颍颖 翁淑娟 周宁 陈豪琪 刘露云 司徒淑娉 钟庄敏 许冠英 陈多宏 郑君瑜 TANG Feng;SHA Qing-e;LIU Ying-ying;WENG Shu-juan;ZHOU Ning;CHEN Hao-qi;LIU Lu-yun;SI-TU Shu-ping;ZHONG Zhuang-min;XU Guan-ying;CHEN Duo-hong;ZHENG Jun-yu

作者机构: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学院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广东广州511443 暨南大学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广东广州510632 广东省佛山生态环境监测站广东佛山528010 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广东广州510308 生态环境部环境保护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8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可持续能源与环境学域广东广州511458 

出 版 物:《中国环境科学》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5年第45卷第1期

页      面:19-2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2[理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700604) 广州市2023年度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题项目(2023A04J0250)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共建课题(2023JDGJ11) 2022年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项目(KHK2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2305112) 

主  题:广东省 多环芳烃 排放清单 排放趋势 空间分布 

摘      要:针对广东省多环芳烃(PAHs)排放清单存在时间滞后、排放源分类不精细、排放演变特征不清晰的问题,基于广泛的文献调研,构建了精细化的人为源PAHs排放因子库,采用排放因子法自下而上地构建了2006~2020年广东省16种PAHs的高分辨率排放清单,识别了广东省PAHs主要排放物种、重点排放源和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2006~2020年PAHs人为源排放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下降比例为45%,其中,8种致癌PAHs排放贡献从60%下降到29%;排放量靠前的主要PAHs物种分别为萘(Nap)、苯并[g,h,i]苝(Bghip)和菲(Phe),对PAHs排放总量的平均贡献分别为23%、10%和9%;随着国家柴油车和摩托车排放标准提升、广东省淘汰黄标车、秸秆禁烧等政策推行,广东省PAHs重点排放源逐步从摩托车、柴油车和生物质燃烧演变为工业燃煤、炼焦和民用燃烧源;空间分布上,以摩托车和柴油车排放为主的线源排放显著下降,但以工业燃烧源为主的点源排放在全省许多地区有所上升;从人群健康风险角度考虑,以控制人口密集地区PAHs排放为目标,建议广东省加强炼焦行业等工业燃煤的多环芳烃排放控制.本研究可为广东省开展以人群健康为导向的多环芳烃排放防控提供科学支撑.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