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深圳大学心理学院 深圳市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深圳大学心理健康研究中心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深圳518060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出 版 物:《心理科学进展》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5年第33卷第2期
页 面:256-273,I0001-I001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203[教育学-应用心理学] 04[教育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SFC3210089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1YJC840022) 深圳市科技计划(JCYJ20230808105905010,KCXFZ 20230731093600002) 深圳市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深圳大学心理健康研究中心资助
主 题:丧亲 网络化心理干预 病理性哀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 抑郁
摘 要:网络化心理干预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改善丧亲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系统考察其干预效果及其调节因素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这项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选取了47个丧亲人群网络化心理干预研究,其中19项随机对照试验满足了元分析标准(N=1222),元分析共包括68个效应值。结果发现,干预对总体心理健康的效应达到显著的中等水平(g=0.54;95%CI=[0.39, 0.70]);具体而言,干预对病理性哀伤(g=0.56;95%CI=[0.39, 0.74])、抑郁(g=0.51;95%CI=[0.36, 0.67])和创伤后应激(g=0.63;95%CI=[0.45, 0.81])症状的改善都达到显著的中等效果。在改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未使用意义建构、干预次数大于或等于10次和给予治疗反馈的网络化心理干预效果更好,干预频率为一周多于一次的干预效果要好于一周一次。但是,理论取向、干预过程中是否包含暴露练习、认知重构和行为激活的干预策略、是否设置提醒以及脱落率的高低均不存在调节作用。本研究说明网络化心理干预对改善丧亲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效果较为理想,并且在不同条件下网络化心理干预具有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