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福建省碳储量评估及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分析 收藏

福建省碳储量评估及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分析

作     者:陈瑞娟 邹昕彦 丁晓婷 庄馨涵 赖雨婷 杨好好 付权利 

作者机构: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出 版 物:《节能》 (Energy Conservation)

年 卷 期:2024年第43卷第12期

页      面:89-92页

学科分类:083305[工学-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 08[工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基  金: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项目编号:KFB23150) 福建省省级科技创新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21G02007) 福建省科技创新项目资金资助(项目编号:东南生态修复4号KY-090000-04-2021-013) 

主  题:碳储量 时空加权回归模型 InVEST模型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一些城市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变化,导致城市碳储量下降。选取福建省作为研究区,分析2000~2020年的碳储量变化情况,并利用时空加权回归模型(STWR)探究碳储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碳储量存在差异。林地、草地和耕地具有较高的碳储量,而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碳储量较低。福建省的碳储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耕地的碳储量下降较为显著,达到2.29×10^(7) t。各因素对碳储量的影响程度存在时空差异。在研究期内,年均降水对碳储量的影响总体呈现正向转负向的趋势;年均气温和夜间灯光对碳储量主要产生负向影响;人口密度对碳储量的正相关区域逐年增加,特别在东南沿海地区。本研究通过分析碳储量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时空异质性关系,能够更好地理解区域碳循环,为制定有效的碳管理及生态恢复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