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逻辑、现实境遇与政策取向 收藏

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逻辑、现实境遇与政策取向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Logic, Realistic Circumstance and Policy Orientation

作     者:黄先海 虞柳明 HUANG Xianhai;YU Liuming

作者机构: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 

出 版 物:《东南学术》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年 卷 期:2025年第1期

页      面:125-137+24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81104[工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8[工学] 0835[工学-软件工程] 0811[工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2[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数字化变革、数据要素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编号:7214130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共同富裕的公共服务普惠供给技术及应用”(项目编号:2022YFF0902000)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发展格局下数字产业链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1JZD022) 

主  题: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 智能集成 “技术—经济”范式 

摘      要: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创新思维模式,更是助力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作为技术变革的新范式,具有应用渗透性、生产协同性、内容创新性、系统赋能性等四个“技术—经济特征。新质生产力质态拓展的“技术—经济范式考察了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关系,挖掘了人工智能通过劳动者增强效应、劳动资料智能集成效应、劳动对象算力驱动效应、劳动三要素智能优化效应等微观机制和催生新产业、创造新模式、激发新动能等宏观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面对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瓶颈,中国应加快构筑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治理制度框架,制定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持方案,打造创新驱动的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生态系统,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