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预测模... 收藏

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预测模型构建

Hip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and prediction model construction after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fo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作     者:严金涟 许争权 魏仁杰 王业华 Yan Jinlian;Xu Zhengquan;Wei Renjie;Wang Yehua

作者机构: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徐州市221000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江苏省徐州市221000 

出 版 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年 卷 期:2025年第29卷第33期

页      面:7189-7195页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15[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0836[工学-生物工程] 10[医学] 

主  题: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随访 髋关节功能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骨科植入物 

摘      要:背景: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术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失败的风险,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后患肢髋关节功能预后研究较少。目的:分析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术后髋关节功能预测评分系统并探讨其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50例,根据术后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组,评分≥80分为优良组,评分2个(OR=4.024)、外侧壁破裂(OR=2.999)、螺旋刀片位置差(OR=4.025)、术后初次下床锻炼时间4周(OR=3.153)是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④依据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构建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预测评分系统,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此评分系统预测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界值为4.5分,曲线下面积为0.797,灵敏度为83.7%,特异性为65.4%;⑤提示年龄≥75岁、骨质疏松、术前基础合并症数量2个、外侧壁破裂、螺旋刀片位置差、术后初次下床锻炼时间4周是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后发生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构建评分预测系统可以为临床早期识别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高风险患者提供参考价值,有利于指导临床早期干预、采用更加个性化的治疗及康复方案,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