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蚌埠233004
出 版 物:《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West China Journal of Stomatology)
年 卷 期:2025年第43卷第1期
页 面:106-11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3[医学-口腔医学] 100302[医学-口腔临床医学] 10[医学]
基 金:安徽省教育厅2021年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gxbjZD2021058)
摘 要:目的回顾性研究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开窗减压与刮治术治疗后下颌神经管位置和结构的变化情况,为牙源性角化囊肿序列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分别行开窗与刮治治疗的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各20例患者的完整资料,包括术后每3个月的随访资料,将锥形束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三维立体观察下颌神经管位置与结构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9个月,开窗组下颌神经管总位移为(1.89±0.21)mm,刮治组为(0.80±0.19)mm。垂直向上,开窗组下颌神经管的位移幅度(1.03±0.17)mm显著大于刮治组的位移幅度(0.52±0.10)mm(P0.05)。颊舌向上,下颌神经管颊侧骨板厚度/舌侧骨板厚度的比值随时间逐渐增大。囊肿近下颌神经管端的骨重建量,开窗组为(1.75±0.15)mm,显著大于刮治组的(1.45±0.09)mm(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造成下颌神经管位置发生不同程度的恢复与“回复,对于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建议先行开窗减压术,9个月后再行二期刮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