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战国秦汉之际东北族群的华夏化及其自我认同的形成 收藏

战国秦汉之际东北族群的华夏化及其自我认同的形成

The Sinicization of Northeast Ethnic Group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ir Self-Identity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and Qin and Han Periods

作     者:李济沧 Li Jicang

作者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7 

出 版 物:《中原文化研究》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Research)

年 卷 期:2025年第13卷第1期

页      面:64-73页

学科分类: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东北族群 郡县制 华夏化 族群认同 

摘      要:战国秦汉之际,东北部分区域逐渐被纳入华夏郡县制管理体系之内。随着郡县化进一步发展,非汉族群受华夏政治、文化影响,形成与华夏王朝内部相似的行政管理模式。高句丽推行郡县制度,同时又开展灵星、社稷等华夏祭祀活动,其首领担任华夏王朝委任的地方行政长官。在此背景下,原有的部族血缘性组织向新的地缘性组织转变,高句丽政权也开始向“国家形态迈进。华夏郡县制推动了高句丽等族群趋向“华夏化,同时也促成了高句丽自身的族群认同。概括地说,伴随着华夏化程度的日渐加深,非汉族群构筑起了自我的身份与文化认同。华夏化的非汉族群通过与华夏王朝长时期的互动交流,最终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