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慢性疼痛对我国中老年人抑郁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收藏

慢性疼痛对我国中老年人抑郁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慢性疼痛对我国中老年人抑郁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作     者:郭胜鹏 那林格 GUO Sheng-peng;NA Lin-ge

作者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出 版 物:《现代预防医学》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

年 卷 期:2025年第52卷第2期

页      面:336-341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5[医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10[医学] 

基  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21MS07027) 

主  题:抑郁 慢性疼痛 主观预期寿命 睡眠时间 互联网使用 

摘      要:目的 探讨慢性疼痛对我国中老年人抑郁的影响与机制,为促进中老年人疼痛管理和完善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第五期数据中13 253名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logit模型、OLS回归和Bootstrap法解释主观预期寿命、睡眠时间和互联网使用对慢性疼痛影响抑郁的中介效应以及社会参与的调节作用。结果 慢性疼痛对抑郁的总效应量为0.876(95%CI=0.781~0.972),直接效应为0.745(95%CI=0.668~0.822)占85.05%,间接效应为0.131(95%CI=0.094~0.169)占14.95%。主观预期寿命、睡眠时间和互联网使用的中介效应量分别为0.087(95%CI=0.071~0.103)、0.093(95%CI=0.066~0.121)、-0.049(-0.085~-0.013),占总效应的9.93%、10.62%、-5.60%。社会参与负向调节慢性疼痛与抑郁的关系(β=-0.095,95%CI=-0.186~-0.004)。结论 慢性疼痛不仅直接影响抑郁,还通过主观预期寿命和睡眠时间间接加剧抑郁,但互联网使用和社会参与能够起到补偿和缓解效果,建议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和基层社区,关注女性、农村、慢性病等重点人群,兼顾物理疗法与心理疗法,强化中老年疼痛管理和干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