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
出 版 物:《中国工业经济》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年 卷 期:2025年第1期
页 面:24-4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5[经济学-世界经济]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字金融场景下利率期限结构的混频机制及宏观经济效应研究”(批准号724731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数字金融与金融安全问题研究”(批准号22JJD790069) 研究阐释金融强国建设专项项目“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的理论机制及对策研究”(批准号JBKZD06005)
主 题: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 金融安全 分位数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 在险金融形势指数
摘 要:近年来极端风险事件频发,发挥货币政策功能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文在极端风险场景中引入金融安全隐患等信息构建理论模型,基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逻辑阐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同时,基于“在险增长框架,提出一种全新的分位数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QFA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在不同经济增长和通胀状态上具有非对称性且存在“匹配效应。价格型工具主要影响通胀上行风险;而数量型工具更注重防范经济下行风险。(2)在极端风险时期,两类政策工具的传导效果显著提升,并表现出结构依赖的特征,有效缓解了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并抑制通胀风险,且利率传导渠道愈发畅通。(3)受政策调控周期影响,两类政策工具对在险增长和在险通胀的风险冲击具有非对称性。数量型工具短期内能缓解经济增速的下行风险,但长期可能增加上行风险;而价格型工具传导效果具有时滞性。(4)在险金融形势指数(FCI)较好地反映了中国金融安全状况的波动特征,为宏观经济走势提供前瞻性信息,尤其是极端风险时期。(5)在极端风险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发挥了良好的金融稳定效应。数量型工具在金融状况良好时对维护金融安全有积极作用;而价格型工具在金融状况恶化时可以缓解金融安全的下行风险。本文有助于认识极端风险视域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为构建兼顾“防风险和“稳增长双重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提供经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