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课程思政的三种形态、实践原则与建设路径 收藏

课程思政的三种形态、实践原则与建设路径

Three Forms,Practical Principles and Construction Paths of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     者:赵玉瑜 朱国芬 Zhao Yuyu;Zhu Guofen

作者机构: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14 

出 版 物:《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年 卷 期:2025年第41卷第1期

页      面:154-160页

学科分类:030505[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03[法学] 030501[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  金: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度工业文化研究专项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源流与引领研究”(GYWH-ZY0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高校意识形态‘三早’工作机制研究”(23XC0303) 

主  题:课程思政 形态 世界观 方法论 审美力 

摘      要:课程思政有三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是在知识传授中健全世界观,第二种形态是在思维培养中掌握方法论,第三种形态是在共同探索中提升审美力。在实践中,第一种形态要以全面准确掌握课程知识体系、全力学习提升思政理论素养、全程贯穿融合教学组织安排为原则,结合课程体系挖掘思政元素、定位思政切入点形成融入清单、凝练教育主线重塑教学体系。第二种形态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抓住本学科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桥梁、归纳本学科贯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为原则,通过深入阐释加深学生理解、通过实际应用促进学生运用、通过引入榜样激励学生创新。第三种形态要以带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感知美、引导学生在人格养成中向往美、激励学生在追求理想中创造美为原则,在课程体系中拓展美育空间、在情感共鸣中唤醒审美意识、在教学相长中抵达美美与共。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