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陕西大原村制陶遗址人骨的古病理学 收藏

陕西大原村制陶遗址人骨的古病理学

Paleopathology of human bones from the pottery site of Dayuan Village in Shaanxi

作     者:陈靓 宋雨柯 付仲杨 徐良高 CHEN Liang;SONG Yuke;FU Zhongyang;XU Lianggao

作者机构: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西安710069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安710069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100710 

出 版 物:《人类学学报》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5年第44卷第1期

页      面:55-6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考古学] 060305[历史学-专门史与整体史] 06[历史学] 060109[历史学-专门考古] 0603[历史学-世界史]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3AKG00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创新项目(2024KGYJ005) 

主  题:制陶遗址 人骨 古病理学 

摘      要:本文针对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丰京西周大原村制陶遗址出土的30例保存相对完整的人骨,运用裸眼与Dino-Lite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记录其古病理指征。结果表明,该遗址多数个体存在筛状眶,部分伴有颅外多孔现象,暗示该人群营养状况不良且生活环境恶劣;较高的肋骨骨膜炎和上颌窦炎患病率可能源于环境污染所致的呼吸系统感染。该人群跖骨跪踞面出现率较高,跖趾关节使用频繁。骨关节炎多发于脊柱关节、踝关节、肩关节和髋关节,体现出遗址居民关节劳动负荷较大。掌骨异常弯曲,指骨和肢骨上可见肌肉骨骼应力标志(MSM)的骨性证据,此类特殊骨性改变显示这些个体曾从事关节运动重复率高且需大量运用手部肌肉组织的工作。这些疾病特征与制陶职业紧密相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