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出 版 物:《中国矿业》 (China Mining Magazine)
年 卷 期:2025年第34卷第2期
页 面:324-332页
学科分类: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0819[工学-矿业工程]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08[工学]
基 金: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基础项目资助(编号:23ZKJC053)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资助(编号:2022YD082)
主 题:铜资源 供给格局 消费格局 STIRPAT模型 格局演变
摘 要:铜资源作为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和其他替代能源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全球铜资源市场供需关系、竞争格局与消费结构进入深度调整期,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中国铜资源产业链断链风险。准确研判铜资源供给与消费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探究铜资源消费影响因素对铜产业高质量发展、终端应用减排及新兴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以全球与中国铜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和STIRPAT模型分别对全球铜资源供给与消费格局演变,以及中国铜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3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铜资源的供给和消费逐年增加且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且分化程度逐年增大。中国铜消费量受到经济增长、工业化进程、城镇化、资源消费强度、技术进步和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但不同时间段影响因素不同,1953—1978年中国铜消费增加的主要贡献因子是资源消费强度、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1979—1992年驱动中国铜消费增加的主要因素为资源消费强度、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化和技术进步是1993—2023年中国铜消费增加的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建议增强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提升铜资源保障能力;优化产业结构,降低铜资源消费强度;强化技术创新引领,加快绿色转型,实现铜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