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中“信息错误”的民事责任 收藏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中“信息错误”的民事责任

On the Legal Liability of"Information Errors"in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ervices

作     者:郭金良 Guo Jinliang

作者机构:辽宁大学法学院 

出 版 物:《政法论坛》 (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年 卷 期:2025年第43卷第2期

页      面:25-3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301[法学-法学] 03[法学] 030105[法学-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81104[工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8[工学] 030103[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835[工学-软件工程] 0811[工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2[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基  金:2025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跨领域知识驱动数字金融发展的法治保障研究”(2025lSLYBWZZKT-030) 辽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助力辽宁高质量发展中金融风险治理的法律保障研究”(LDJBKYSK2024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  题:生成式人工智能 信息错误 违约责任 侵权责任 

摘      要: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ChatGPT在生成成果上的创造性特征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信息是服务的核心要素。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过程中可能产生“信息错误,包括训练数据的信息错误、技术缺陷导致的信息错误、服务使用者提示的信息错误以及服务提供者故意造成的信息错误。“信息错误可能产生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传统民事责任规则的适用存在诸多法律困境,如ChatGPT是否具有法律责任主体资格的争论、违约行为认定标准模糊、侵权责任归责原则适用不合理、因果关系及损害的认定规则不清晰等。应当以民事责任控制理论为基础,重塑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民事责任制度。一方面,通过明确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协议类型,明确不同“信息错误情形下违约责任的规则适用;另一方面,侵权责任规则的塑造包括确立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分类适用规则,对不同类型的侵权行为确定差异化的因果关系认定规则,通过“其他合理方式计算合理认定间接损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