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利用鹿茸菇菌渣和稻秸秆复配培养料栽培草菇初探 收藏

利用鹿茸菇菌渣和稻秸秆复配培养料栽培草菇初探

Preliminary study on cultivating Volvariella volvacea using a compound culture medium of Lyophyllum decastes residues and rice straw

作     者:董沁 朱龙弟 郭倩 范贤权 孙育红 陈明杰 赵妍 DONG Qin;ZHU Longdi;GUO Qian;FAN Xianquan;SUN Yuhong;CHEN Mingjie;ZHAO Yan

作者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403 上海志磊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上海201322 上海范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上海201317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200120 

出 版 物:《上海农业学报》 (Acta Agriculturae Shanghai)

年 卷 期:2025年第41卷第1期

页      面:21-29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2[农学-园艺学] 090202[农学-蔬菜学] 

基  金:上海市科委农业科技领域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项目(21N51900500) 上海市农委科技创新项目(2020-02-08-00-12-F01479)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支撑项目(JCYJ231601) 

主  题:草菇 鹿茸菇菌渣 稻秸秆 营养转化 

摘      要:为探明鹿茸菇菌渣和稻秸秆复配培养料在草菇栽培中的应用前景,将不同比例的鹿茸菇菌渣与稻秸秆进行复配,测定草菇不同生长时期栽培复配培养料的全氮含量、有机碳含量、碳氮比、灰分含量、pH、电导率、含水量以及草菇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筛选出最适培养料配方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并分析草菇培养料中的营养成分转化机制。结果表明:配方1、2、3的草菇总产量分别为1.75 kg∕m^(2)、1.24 kg∕m^(2)、0.29 kg∕m^(2),其中配方3的总产量显著低于配方1和2。在栽培周期内,3个配方培养料的全氮和灰分含量均呈升高趋势,碳氮比和含水量呈下降趋势,有机碳、pH和电导率基本保持稳定。根据PLS-DA分析和VIP值的计算结果,发现在整个栽培周期内,含水量和p H均是影响配方之间差异的主要因素;碳氮比在建堆阶段贡献率较大,之后逐渐降低;电导率在栽培初期贡献率较低,在菌丝生长及子实体生长阶段贡献率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草菇产量与建堆时期的p H,灭菌后的p H、电导率,满菌时期的碳氮比、pH,原基形成时期的灰分含量、电导率、pH以及采收时期的p H均显著相关。利用配方1栽培草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研究可为利用农业废弃物栽培草菇的循环菌业生产模式提供理论基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