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锥状减压术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 收藏

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锥状减压术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

Clinical study of enlarged anterior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cone-shape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cervical kyphosis

作     者:沈晓龙 钟华建 徐辰 魏磊鑫 陈华江 袁文 Shen Xiaolong;Zhong Huajian;Xu Chen;Wei Leixin;Chen Huajiang;Yuan Wen

作者机构: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上海200003 

出 版 物:《中华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年 卷 期:2025年第63卷第5期

页      面:422-42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072471)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23ZR1478000) 

主  题:颈椎畸形 后凸 椎间隙狭窄 矫形手术 

摘      要:目的探讨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锥状减压融合术(EACDF)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畸形(DCK)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3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采用EACDF治疗的51例DCK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61.6±9.8)岁(范围:39~74岁),体重指数(25.9±2.7)kg/m^(2)(范围:20.7~31.7 kg/m^(2))。患者术中采用椎间隙撑开扩大、椎体部分后缘及部分钩椎关节切除的扩大减压方式。分析患者手术情况,比较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时的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JOA)评分,记录患者植骨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测量患者颈椎整体曲度(C_(2~7)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C_(2~7)矢状垂直轴(C_(2~7)SVA)、T_(1)倾斜角、手术节段椎间高度等。纳入同期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CCF)的患者45例,比较两组矫形效果的差异。组内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混合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0.4±13.4)个月(范围:12~72个月)。患者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痛与上肢痛VAS、NDI及m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EACDF组单个椎间隙矫形角度为(9.3±1.6)°(范围:6.5°~12.3°),ACCF组为(3.1±1.8)°(范围: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的植骨均已融合。结论EACDF治疗DCK的临床效果满意,在恢复椎间隙高度、纠正及维持颈椎曲度方面可能优于ACCF。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