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贯彻落实的逻... 收藏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贯彻落实的逻辑理路与路径策略(笔谈)

作     者:李立国 阚阅 蔡三发 刘善槐 赵春阳 阙明坤 

作者机构:清华大学教育学院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 版 物:《现代教育管理》 (Modern Education Management)

年 卷 期:2025年第4期

页      面:23-40页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120403[管理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在开放科学领域有效参与全球治理研究”(22JZD043)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基础教育阶段职普融通的路径与机制研究”(VJA240007)成果 

主  题: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学科专业 教育开放 农村教育 

摘      要:《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教育强国要把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明确治理主体职责,不断提升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教育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路径,以制度型开放推动教育开放是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和重要路径,应从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打造世界教育中心、推进教育服务贸易及深化“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等方面着力加以推进。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做好中远期战略与近期战术、全面推进与重点突出、加快建设与深化改革、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等若干关系的协调。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托底工程,农村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数智技术赋能农村教育。建设教育强国需要综合协调国家逻辑、教育逻辑、社会逻辑三大逻辑的张力和冲突,充分发挥各主体的协同作用,提升教育整体治理效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