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 版 物:《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5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6[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83305[工学-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 08[工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3306[工学-城乡规划管理]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摘 要:探究县域土地利用碳收支时空格局、动态演进及碳补偿分区对京津冀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区域横向公平有效碳补偿机制构建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基于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夜间灯光数据和能源消费数据,构建京津冀县域土地利用碳收支估算模型;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核密度估计分析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动态演进趋势;基于碳补偿价值模型测算京津冀碳补偿经济价值;最后结合主体功能分区进行碳补偿分区。结果表明:①建设用地间接碳排放估算模型拟合R2为0.7768,模拟精度良好,估算效果可以达到预期。②京津冀地区碳汇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碳源量过高峰后呈现下降趋势;净碳排放量总体增幅与碳源一致,并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呈现4种聚集类型。③京津冀整体、天津市和河北省区县间净碳排放绝对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北京市区县间净碳排放绝对差异由扩大转变为缩小趋势;京津冀整体和三省市拖尾效应均较为显著。④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东城区和天津市和平区为重点支付区;张家口市崇礼区、北京市大兴区和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为重点获补区。获补区—限制开发区包括76个区县,为占比最高类型,集中分布于河北省燕山—太行山生态涵养区、坝上高原生态防护区大部分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