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数据要素赋能中国农业现代化——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的理论与实证 收藏

数据要素赋能中国农业现代化——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的理论与实证

作     者:黄恒君 吕家奇 程钦良 

作者机构:兰州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甘肃省数字经济与社会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 

出 版 物:《东岳论丛》 (DongYue Tribune)

年 卷 期:2025年第46卷第5期

页      面:122-13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乡村治理绩效测度与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ATJ0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数字经济重塑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理论机制与实现”(项目编号:22CTJ016) 甘肃省软科学专项课题“基于数据融合的相对贫困测度及识别方法研究及应用”(项目编号:20CX9ZA047) 

主  题:数据要素 生产力 生产方式 农业现代化 

摘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全面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求,数据要素通过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已然成为了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动力源。本文从新质生产力视角出发,阐释了数据要素赋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在运用成本法测算我国省际层面数据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赋能农业现代化的实际效果与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通过赋能土地、资本以及劳动要素,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现代化;通过赋能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数字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水平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结论。基于地理区位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数据要素在推动其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智能机械对传统机械的替代效应,导致数据要素提升东部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赋能农业现代化的作用不显著;在中西部地区,数据要素积累能够不断催生开发新设备,进而表现为较大幅度地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