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蟾毒灵的抗癌作用机制及组学研究进展 收藏

蟾毒灵的抗癌作用机制及组学研究进展

作     者:王潇凡 张墨涵 林事成 张语馨 李依聪 胡凯文 李泉旺 

作者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出 版 物:《中华中医药学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 卷 期:2025年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705100) 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210495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攻关项目(2020-JYB-ZDGG-127) 

主  题:蟾毒灵 抗癌 作用机制 组学技术 研究进展 

摘      要:癌症仍是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因其难治性及高致死率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已积累大量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蟾毒灵是从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皮肤中提取分离出的一种强心苷类化合物。现代研究证明,蟾毒灵对肝癌、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具有广谱抗癌药理活性。其抗癌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与转移、血管生成、癌细胞干性,诱导凋亡和自噬,逆转耐药、增强化疗敏感性及免疫功能。组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研究蟾毒灵抗肿瘤机制提供新的视野和策略。因此,本综述纳入最新研究文献,更新了蟾毒灵抗癌作用机制,并首次聚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技术在蟾毒灵调控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围绕相关机制及组学技术开展的中医药实验成果进行总结,旨在为后续更深入的机制研究及多组学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