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361000
出 版 物:《吉林中医药》 (Jili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年 卷 期:2000年第20卷第1期
页 面:35-35页
学科分类:100506[医学-中医内科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5[医学-中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摘 要:泄泻多与脾虚有关,因脾阴虚而致者亦非鲜见,若妄用健脾燥温之剂,不仅不能奏效,反有伤阴之弊。兹就临床诊治体会,分述如下。1脾阴不足 脾阴不足原因颇多,常见者为久泻津液的耗损,误用或过用辛温燥热助火之品,致阴津被劫。若脾阴干涩,脾阳失其滋助,运化失司,清浊相混,夹杂而下遂致泄泻。此证多为久泻不止,泻下如涕,粘滞不畅,纳食减少,脘腹作胀,口干不欲饮,神疲乏力,手足心烦热,舌红少津、少苔,脉细而微数。治宜甘平儒润,滋脾养阴,以助运化。方宜参苓白术散化裁,多选用山药、薏苡仁、扁豆、莲子之类甘淡悦脾;太子参、黄精之类益气养阴;厚朴花、白豆蔻、生谷麦芽之类醒脾消胀。它如乌梅、五味子等甘酸化阴之品亦可选用。临床体会:①山药一味为必用之品,量宜重,因其滋脾阴润肾燥,兼有收涩之性,诚为补脾阴止泄痢圣药。②滋脾阴勿忘补脾气,气阴同治,阳生阴长,收效更捷。③慎用生地、玄参、麦冬等甘寒养阴之品,以防凉腻碍脾滞运。2阴虚下陷 此证多为久泻不止,脾阴虚甚,损伤脏气,导致中气下陷。证见久泻久痢,脱肛,腹部重坠,头昏眼花,口淡乏味,形瘦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少力。治宣滋阴升阳,举陷升清,方用《石室秘录》升阴汤,方中以熟地、山茱萸、山药、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