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进展 收藏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进展

作     者:钟兴 黄君 李建初 

作者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广州510630 

出 版 物:《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年 卷 期:2005年第13卷第4期

页      面:295-297页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07[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主  题:多发性大动脉炎 超声 

摘      要: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fifis,TA)由日本学者Taka—yasu于1905年首先报道并进行科学的描述。该病命名较多,在我国黄宛、刘力生等于1962~1963年提出了大动脉炎这一概念。TA是一种好发于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全动脉炎,病因不明,多见于年轻女性,发病年龄多为5—45岁,平均22岁,国外、国内文献报道男女比例分别为1:1.58—9。和1:1.9~4.9。目前本病的分型方法尚不统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