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广东广州510300
出 版 物:《南方水产科学》 (South China Fisheries Science)
年 卷 期:2016年第12卷第4期
页 面:38-4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803[农学-渔业资源] 0908[农学-水产] 09[农学]
基 金:农业部财政重大专项(NFZX201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13B06) 国家海洋局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GASI-02-SCS-YSWspr GASI-02-CSC-YSWaut)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2AA092303)
摘 要:为查明南海外海鲹科鱼类的资源量及其分布,利用科学探鱼仪(Simrad EY60)并结合灯光罩网采样方法,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对南海中南部(6°N^17°N)及2015年春季和秋季对南海北部外海(17°N^22°N)鲹科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与评估。在确定该方法的有效性基础上,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南海中南部鲹科鱼类资源量分别是4.13×105t和3.49×105t,两季调查中鲹科鱼类分布的高值区均是15°N断面;2015年春季南海北部外海鲹科鱼类资源量是2.03×105t,高值区位于18.50°N^19.50°N、113.00°E^116.00°E海域,而2015年秋季该海域其资源量仅0.59×105t。研究表明,南海外海鲹科鱼类种类组成存在明显季节变化;细鳞圆鲹(Decapterus macarellus)和长体圆鲹(***)是最重要的经济鲹科种类;2012年秋季中南部鲹科鱼类资源量密度明显高于2015年秋季北部外海(P0.05,t检验);2015年春季北部外海鲹科鱼类资源量密度与2013年春季中南部无显著差异(P0.05,t检验),但明显大于2015年秋季(P0.01,t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