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杂交-渐渗进化理论在转基因逃逸及其环境风险评价和研究中的意义 收藏

杂交-渐渗进化理论在转基因逃逸及其环境风险评价和研究中的意义

Evolutionary theory of hybridization-introgression:its implication in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research of transgene escape

作     者:卢宝荣 夏辉 杨箫 金鑫 刘苹 汪魏 Bao-Rong Lu;Hui Xia;Xiao Yang;Xin Jin;Ping Liu;Wei Wang

作者机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 

出 版 物:《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Science)

年 卷 期:2009年第17卷第4期

页      面:362-37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8[工学] 09[农学] 071007[理学-遗传学] 0901[农学-作物学] 0836[工学-生物工程] 090102[农学-作物遗传育种]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7CB109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7ZD001 30871503) 农业部项目(2008ZX08011-006) 

主  题:生物安全 转基因逃逸 生态风险 杂交 渐渗 进化 适合度 风险评价 

摘      要: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生产和大规模环境释放,引起了全球对生物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其中转基因通过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逃逸到非转基因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进而带来不同类型的环境风险就是备受争议的生物安全问题之一。有效的生物安全评价和研究能够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持久利用保驾护航。按照风险评价的原则,对于转基因逃逸及其潜在环境风险的评价应包括两个重要步骤:(1)检测转基因向野生近缘种(包括杂草类型)群体逃逸的频率;(2)确定逃逸后的转基因能否通过遗传渐渗在野生近缘种群体中存留和扩散。杂交-渐渗是进化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科学命题和普遍的自然现象,杂交-渐渗的进化理论与转基因逃逸及其潜在环境风险的研究和评价有密切的关系。杂交-渐渗过程往往导致物种形成、适应性进化和自然群体的濒危与灭绝,这是因为在杂交-渐渗过程中,不同的机制如遗传同化作用、群体湮没效应以及群体的选择性剔除效应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群体的进化过程。转基因通过杂交-渐渗进入野生群体,使这一过程更加复杂化。如果转基因能提高群体的适合度,则更有利于其渐渗速率,从而在群体中迅速扩散并带来一定的生态后果。杂交-渐渗的进化理论和思想将有益于指导转基因逃逸及其潜在环境风险的研究和评价。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