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收藏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The effect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n microvessel density and 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 in uterine cervical cancer and its clinical impact

作     者:孙晋瑞 梁东霞 何洁华 孙学明 徐丽群 张彦娜 SUNJin-rui;LIANG Dong-xia;HE Jie-hua;SUN Xue-ming;XU Li-qun;ZHANG Yan-na

作者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60 

出 版 物:《肿瘤》 (Tumor)

年 卷 期:2011年第31卷第12期

页      面:1087-109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基  金:2011年广东省科学事业费计划项目(编号:2011B031800219) 

主  题:宫颈肿瘤 化学疗法,新辅助 抗原,CD34 内皮,淋巴管 免疫组织化学 微血管密度 微淋巴管密度 

摘      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70例ⅠB2~ⅡB期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并分析化疗疗效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MVD和LMVD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8);MVD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39),LMVD水平与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水平(P=0.017)和淋巴结转移(P=0.049)有关。化疗后MVD和LMVD均比化疗前降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而后者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176)。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70.0%(49/70),总完全缓解率为21.4%(15/70);多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癌浸润深度是影响化疗疗效的独立因素(P=0.018,OR=0.169)。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有效降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MVD水平,缩小肿瘤体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