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体感Ⅰ区和Ⅱ区同时皮层内微刺激对猕猴外周皮肤痛阈的影响 收藏

体感Ⅰ区和Ⅱ区同时皮层内微刺激对猕猴外周皮肤痛阈的影响

INFLUENCES OF THE SIMULTANEOUS INTRACORTICAL MICROSTIMULATION OF SOMATOSENSORY AREAS Ⅰ AND Ⅱ UPON PAIN THRESHOLD OF PERIPHERAL SKIN IN RHESUS MONKEYS

作     者:黄忠致 韩冠钰 谢惠明 曾雅才 

作者机构:广西医学院生理教研室、针麻基础研究室 

出 版 物:《Current Zoology》 (动物学报(英文版))

年 卷 期:1987年第33卷第1期

页      面:36-43页

核心收录:

主  题:Somatosensory area Ⅰ Somatosensory area Ⅱ Operant avoidince conditioning Intracortical microstimulation Monkey. 

摘      要:本实验以皮肤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回避性操怍式条件反射作为外周皮肤痛指标,在七只清醒、可以活动的猕猴身上观察了同时皮层内刺激SⅠ区和SⅡ区对外周痛阈的影响,其结果如下:(1)在单独刺激SⅠ区或SⅡ区后肢代表区观察到对侧后肢皮肤相应感受野痛阈明显升高后,同时刺激SⅠ及SⅡ区的47次实验中,有31次可见痛阈比单独刺激SⅠ或SⅡ区痛阈进一步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3次其痛阈未见进一步升高;3次其痛阈反而下降。(2)单独刺激SⅠ区后肢代表区,对同侧外周皮肤感受野痛阐没有影响,单独刺激SⅡ区的后肢代表区,则可使同侧相应外周感受野痛阈明显升高,而同时刺激SⅠ区和SⅡ区的8次实验中有7次发现同侧肢体皮肤感受野痛阈也进一步升高。(3)10次单独刺激SⅠ或SⅡ区,均未见非感受野皮肤痛阈明显改变,同时刺激SⅠ和SⅡ区也未见其痛阈有明显影响。相反10次同时刺激SⅠ和SⅡ区的手代表区也未发现对后肢皮肤痛阈有明显影响。结果提示:两个体感区对上行痛觉信息的相互间的调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加强对外周痛阈的抑制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