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第一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电镜室 第一军医大学病理解剖学教研室
出 版 物:《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年 卷 期:1983年第4期
页 面:478-481页
主 题:溶酶体膜 平滑肌 粥样硬化 细胞胞浆 内皮下层 空泡 高脂饲料 细胞器 脂滴 白纤维 胶原纤维 泡沫细胞 纤维细胞 兔主动脉 发病原理
摘 要: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原理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血脂升高,动脉壁损害及血栓形成等为主要发病因素。溶酶体在AS发病学中的作用赤受到一些学者的重视。Col-toff Schiller等认为,AS的发生是由于溶酶体内水解酶活性相对不足或先天性缺乏所致,是一种溶酶体过载疾病。Shio等及Wolinsky用组化方法显示,粥样硬化病灶内溶酶体数量及活性均增加。本文拟通过家兔实验材料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过程,探讨内皮细胞,尤其是平滑肌细胞(着重在其溶酶体)的改变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