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供者来源及不同传代次数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检测 收藏

不同供者来源及不同传代次数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检测

Identification of telomerase activity of human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rom various donors and at varied passages

作     者:池颖 王有为 韩之波 韩忠朝 Chi Ying;Wang You-wei;Han Zhi-bo;Han Zhong-chao

作者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300020 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300457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泰达生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300457 

出 版 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年 卷 期:2009年第13卷第45期

页      面:8825-8828页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7[理学] 071007[理学-遗传学] 

主  题: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 端粒酶 

摘      要:背景:目前对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的表达尚无统一定论。目的:探讨不同供者来源和不同传代次数的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表达端粒酶活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9-08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泰达生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完成。材料:成人脂肪组织来源于天津怡丽医学美容整形门诊接受抽脂术的5例健康供者,Hela细胞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细胞中心提供。方法:分别从每例健康供者抽取20mL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待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胰酶消化传代。以Hela细胞作为对照,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待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胰酶消化传代。主要观察指标: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表型、分化潜能,RT-PCR法检测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基因的表达,TRAP-ELISA法检测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实验分离得到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呈贴壁生长,显微镜下呈梭形,当细胞密度较大时表现出漩涡状生长;CD19,CD34,CD11b,CD45,HLA-DR呈阴性表达,CD73,CD90,CD105呈阳性表达;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可见明显红色油滴,成骨诱导后VonKossa染色可见黑色颗粒,提示有钙沉积。P1,P4,P7代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均不表达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5例不同供者来源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亦均不表达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Hela细胞具有端粒酶活性,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端粒酶活性。结论:不同供者来源和不同传代次数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均不表达端粒酶mRNA,也无端粒酶活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