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差位作用与受体 收藏

差位作用与受体

Potential Effect and Receptor Theory

作     者:宗贤刚 程绍瑜 方达超 吕富华 Zcng Xiangang, Cheng Shaoyu, Fang Dachec, Luc Fuhua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Faculty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Wuhan Medical College, Wuhan.

作者机构:武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药理教研室 

出 版 物:《武汉医学院学报》 

年 卷 期:1983年第3期

页      面:222-224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主  题:苯肾上腺素 离体 新福林 血管收缩药 收缩幅度 受体 异丙肾上腺素 喘息定 正性肌力作用 阳性变力作用 

摘      要:Straub氏1907年提出一种药物作用的“差位理论(potential theory),认为药物只是在胞外至胞内和反之有浓度梯度的时间内才起作用,即药物向胞内流动和反之的时间里,药物才发挥作用。随着细胞内外两侧药物浓度梯度的减小和消失,药物效应也消退。此理论可用以解释药物作用的消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