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级差品位指标体系的理论与应用的探讨 收藏

级差品位指标体系的理论与应用的探讨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GRADE CONTROL SYSTEM OF ORES

作     者:徐焘 

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 

出 版 物:《铀矿冶》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年 卷 期:1986年第4期

页      面:1-8页

主  题:级差品位指标体系 边界品位 

摘      要:级差品位指标体系并不排斥传统品位指标体系的合理内容,它应当说是原有品位指标体系更深化、更系统的发展形式。 多数固体矿产至今仍使用着“边界品位和“块段最低平均品位这两项指标。有的参考手册对个别矿种提出过“矿区最低平均品位指标,但极少实际应用。按地质经济原则,各个矿区不论怎样确定品位指标,一般来说,矿区平均品位指标都高于块段平均品位指标,后者又高于边界品位指标。这里即包含着各项品位指标逐级递变的某种规律。只要揭示各级储量的品位下限的递差规律,级差品位指标体系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