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岩溶区与非岩溶区土壤有机碳、养分及特征元素对比 收藏

岩溶区与非岩溶区土壤有机碳、养分及特征元素对比

Comparis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nutrients and characteristic elements between karst and non-karst area

作     者:方芳 靳振江 李强 孙德伟 蒙芳艳 汤华峰 黄炳富 李敏 张煜 张歆 冯行积 

作者机构: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岩溶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广西桂林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广西桂林541004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 

出 版 物:《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16年第36卷第3期

页      面:550-556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01[农学-土壤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1054 41003038)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GXNSFD018002 2011GXNSFA018006 2014GXNSFCA118012)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合14123001-13) 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KDL2010-02和KDL2011-10) 广西高等学校立项科研项目(201204LX162 201106LX229) 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40122-1)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项目(002401013001) 广西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人才小高地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410596026) 

主  题:土壤 有机碳 养分 土地利用方式 岩溶区 非岩溶区 

摘      要:研究岩溶区与非岩溶区土壤有机碳及其与养分之间的关系异同,有利于揭示岩溶区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机制。以广西桂林毛村岩溶试验场为采样点,采集岩溶区、混合区和非岩溶区典型水稻田、柑橘园和玉米地的表层土壤,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养分和特征元素含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岩溶区土壤有机碳、全氮、pH和交换性Ca^(2+)均显著高于非岩溶区。岩溶区水稻田中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碱解氮含量显著低于非岩溶区,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Mg^(2+)却显著较高。但是,这4个指标在柑橘园和玉米地中无显著差异。统计结果显示,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极其显著正相关(p0.01);就水稻田土壤而言,土壤有机碳与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Ca^(2+)分别呈极其显著正相关(p0.01)和显著正相关(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较高pH、全氮和交换性Ca^(2+)含量是维持岩溶区较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重要因素,而3种土地利用方式中水稻田土壤有机碳积累量最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