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可控的建筑和绿化布局因素对居住区微气候影响研究 收藏

基于可控的建筑和绿化布局因素对居住区微气候影响研究

Micro-climate Studies Based on Controllable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Green Layout Factors

作     者:甘义猛 梁涛 陈珂珂 何瑞珍 GAN Yimeng;LIANG Tao;CHEN Keke;HE Ruizhen

作者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郑州450002 

出 版 物:《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Central South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年 卷 期:2016年第35卷第2期

页      面:54-62页

学科分类:090706[农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0907[农学-林学] 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8[工学] 09[农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0834[工学-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郑州市绿色空间布局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机制(31470029) 河南省科技厅产学研资助项目(142107000101) 

主  题:居住区微气候 建筑高度 天空视域因子 三维绿量 绿地垂直结构 回归分析 

摘      要:以综合性居住区帝湖花园为样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11个样点,实测风温湿度等微气候数据。选取建筑高度、天空视域因子SVF、三维绿量、绿地垂直结构类型四个影响参数与风温湿值进行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综合研究不同建筑和绿化布局对居住区微气候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建筑高度、SVF、三维绿量、绿地垂直结构等因素是影响居住区温湿度变化的重要因子;温度与SVF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楼高、三维绿量呈负相关性;相对湿度与楼高、SVF呈显著负相关性,与三维绿量呈正相关;SVF每增加10%,气温上升1.01℃,相对湿度降低1.8%;乔灌草和纯乔木的绿地类型具有更好的降温增湿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的参考,并为城市居住区绿地的设计、改造和管理提供部分科学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