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医院药剂科215228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医院神经内科215228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出 版 物:《山西医药杂志》 (Shanxi Medical Journal)
年 卷 期:2016年第45卷第19期
页 面:2254-2257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基 金:江苏省卫生计生委2015年度面上科研课题项目(H201541)
主 题:急性脑梗死患者 临床疗效评价 临床治疗 奥拉西坦 依达拉奉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摘 要: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当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患者脑动脉硬化进而导致出现血流变化、血管病变、血液成分变化,对血流流动造成严重阻碍,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或者坏死,严重患者可出现痴呆、精神错乱、偏瘫、失语等症状。对于急性脑梗死无论其病灶大小,必须要及早进行治疗,以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的关键是保护患者脑细胞,临床相关研究指出[1],自由基在缺血后脑损伤之中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清除自由基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其中,依达拉奉为临床常用的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药物,能够抑制神经细胞氧化、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损伤[2]。奥拉西坦为临床新型促智药,对机体神经元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3]。同时,国内相关研究指出[4],炎症反应是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缺血程度等密切相关。因此,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分析了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