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三种杀菌剂在不同生态区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收藏

三种杀菌剂在不同生态区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Control effect of three fungicides to peanut leaf spot diseases in different area

作     者:晏立英 宋亚辉 倪皖莉 蒋相国 雷永 康彦平 万丽云 淮东欣 任小平 姜慧芳 廖伯寿 

作者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35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 湖北省襄阳市农科院湖北襄阳441057 

出 版 物:《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Oil Crop Sciences)

年 卷 期:2016年第38卷第5期

页      面:644-64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090401[农学-植物病理学] 090402[农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基  金: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CARS-14) 

主  题:花生 叶斑病 杀菌剂 田间防治 产量 

摘      要:2015年在河北石家庄鹿泉市3502农场、湖北省襄阳市农科院合肥试验基地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合肥试验基地同时开展了3种新型杀菌剂(70%代森联、55%多菌灵·氟硅唑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与传统杀菌剂50%多菌灵的田间对比试验,以评价它们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年份3个试验点花生叶斑病均发生严重;在3个试验点杀菌剂处理小区花生叶斑病的扩展速度均慢于对照小区,病情发展曲线下面积小于该试验点的对照小区。与常规药剂多菌灵相比,喷施55%多菌灵·氟硅唑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在石家庄试验点防治效果分别提高21%和1%,荚果和籽仁产量分别提高13%、9%和15%、10%;在襄阳试验点,3种新杀菌剂比多菌灵的防效提高10%~34%,比多菌灵处理的荚果和籽仁产量增加9%~17%和9%~18%;在合肥试验点,3种新杀菌剂比多菌灵防效提高6%~10%,但荚果和籽仁产量不及多菌灵处理。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