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广东省2008~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 收藏

广东省2008~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

Epidemi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ogen Surveillance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Guangdong Province,China,2008~2015

作     者:冀天娇 谭小华 刘冷 顾新蕊 刘俐 郑焕英 曾汉日 杨倩 李晖 许文波 

作者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卫生部医学病毒病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516500 

出 版 物:《病毒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Virology)

年 卷 期:2016年第32卷第6期

页      面:713-72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705[医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3[医学-病原生物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号:2013ZX10004-202) 题目:病毒性传染病病原谱流行规律及变异研究 

主  题: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病原学监测 广东省 

摘      要:为阐明广东省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构成,探索全省HFMD发病风险变化的趋势。本研究利用广东省2008-2015年HFMD监测数据、人口数据和地理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全省的HFMD发病趋势、人群分布特征以及病原构成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2008-2015HFMD报告人数2 133 722,重症人数5 066,死亡人数259;各地市均有不同严重程度的病例报道,尤以珠三角区域为重点高发区域;发病曲线呈双峰分布,春夏季是主高峰,秋季是次高峰;5岁以下儿童在全部发病人群、重症及死亡病例中比例分别为90.58%、95.93%和97.30%,其中3岁以下年龄组分别占65.24%、77.32%和81.85%;男性高发于女性。不同年份和不同季节的优势病原呈现动态变化,2009年主要以CV-A16流行为主;2013和2015年以非EV-A71非CV-A16其他肠道病毒为主,特别是2015年,其他EV占71.97%;但EV-A71一直是导致广东省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优势病原和绝对优势病原。本研究提示应继续加强广东省HFMD流行病和实验室监测,为广东省进一步完善HFMD防控策略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