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利用瞬态电致发光方法研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内部电荷行为 收藏

利用瞬态电致发光方法研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内部电荷行为

The Inside Charge Behavior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Investigated with Transient Electroluminescent Measurements

作     者:杨照坤 赵谡玲 徐征 黄清雨 YANG Zhao-kun;ZHAO Su-ling?;XU Zheng?;HUANG Qing-yu

作者机构: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发光与光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出 版 物:《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年 卷 期:2016年第36卷第10期

页      面:3134-313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0901[工学-物理电子学] 0809[工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工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474018,51272022)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200091300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2JBZ001)资助 

主  题:OLED 瞬态电致发光 TPQ 

摘      要:利用自主搭建的瞬态电致发光测量系统,连续施加两个电压相同的矩形脉冲作为器件驱动电压并且两个矩形脉冲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通过测量器件的瞬态EL和瞬态电流,从而分析研究器件内部电荷存储行为和发光过程。之前的研究发现了m-MTDATA∶3TPYMB混合发光层是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并且发现了其较长延迟发光是因为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内储存的电荷再复合造成的。制备了以m-MTDATA∶3TPYMB(1∶1)混合层作为发光层、m-MTDATA作为空穴传输层、3TPYMB作为电子传输层的一组器件,通过对器件瞬态EL的分析,发现在第二个脉冲驱动下器件的EL强度稳定值比第一驱动驱动下的EL强度稳定值大,且第二脉冲的EL强度稳定值与第一脉冲EL强度稳定值的比值随通过器件的电流增大而减小,实验还发现第二脉冲撤销时的延迟发光衰减速度要比第一脉冲撤销时的快,这是由于第二脉冲撤销时发光层内极化子(电荷)对激子的猝灭(TPQ)比较严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