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毓璜顶医院心内科山东烟台264000
出 版 物:《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Cardiology)
年 卷 期:2016年第32卷第11期
页 面:1111-1114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基 金:中国医师协会阳光心血管研究基金(No.SCRFCMDA201107) 烟台科技发展计划(No.2010148-7)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No:2012GGA06096)
主 题: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自身抗体 支架内再狭窄 血管平滑肌细胞
摘 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及其与冠状动脉(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随机抽选9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98例健康受试者,检测外周血清中的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细胞因子以及该抗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c-fos、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空白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支架植入组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20%、35.79%和47.37%。抗体阳性组及阴性组间细胞因子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体外试验中该自身抗体显示出激动剂样作用,可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上调c-fos及c-jun基因的表达。这些效应与血管紧张素Ⅱ类似,可部分被AT_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阻断。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有类似于血管紧张素Ⅱ的效应,可能在冠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