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辽东学院农学院小浆果研究所辽宁丹东118003
出 版 物:《果树学报》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年 卷 期:2016年第33卷第10期
页 面:1292-129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2[农学-园艺学] 090201[农学-果树学]
基 金:辽宁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4010)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L2014535) 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团队(2015204010)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5103034)
摘 要:【目的】了解不同栽培方式条件下蓝梅根际土壤线虫群落数目和生态类群分布。【方法】采用线虫营养类群组成、c-p类群结构及营养结构特征功能指数等分析蓝莓土壤线虫群落功能结构及其特征。【结果】3种栽培方式下的蓝莓样地共分离得到土壤线虫15科26属。不同栽培方式下蓝莓根围土壤线虫群落营养类群组成及分布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食细菌类群线虫是调查区域的主要营养类群,植物寄生类群线虫是调查区域的次要营养类群。c-p类群组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温室栽培方式下c-p1类群和c-p2类群的个体密度较高,c-p3~c-p5类群个体密度最低;温室MI值最低,其受扰动的影响程度大于其他栽培方式。【结论】通过蓝莓根围土壤线虫的MI值、PPI/MI值及cp3~cp5类群个体密度值的分析结果表明,温室栽培方式下蓝莓土壤的生态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均低于其他两种栽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