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过程与环境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
出 版 物:《海洋环境科学》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16年第35卷第6期
页 面:894-90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基 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5JCYBJC22800)
摘 要:采用批次培养,设置5个PO4-P浓度(0μmol/L,0.566μmol/L,2.26μmol/L,9.05μmol/L,36.2μmol/L)进行实验,并从第9 d开始进行2 d恢复实验,研究三角褐指藻在不同磷胁迫压力及恢复下的响应。测定参数包括PS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Y(Ⅱ)、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及藻密度。结果发现:磷胁迫对藻密度、Fv/Fm、Y(Ⅱ)和ETR有显著影响。恢复实验中,Fv/Fm、Y(Ⅱ)、ETR等恢复速率与起始所受磷胁迫程度以及再添加的磷浓度呈正相关。与藻密度相比,Fv/Fm、Y(Ⅱ)、ETR等荧光参数可以在12 h内产生更显著的变化。本实验表明,在严重的磷胁迫条件下,磷的输入可以造成藻类的补偿生长;在小时尺度上叶绿素荧光参数随磷胁迫程度可以迅速做出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