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苜蓿后茬冬小麦对氮素的响应及土壤氮素动态研究 收藏

苜蓿后茬冬小麦对氮素的响应及土壤氮素动态研究

Study on the response of Triticum aestivum to nitrogen application after a four year Medicago sativa phase and soil nitrogen dynamics

作     者:邹亚丽 马效国 沈禹颖 南志标 高崇岳 陈文 罗彩云 段廷玉 陆妮 ZOU Ya-li;MA Xiao-guo;SHEN Yu-ying;NAN Zhi-biao;GAO Chong-yue;CHEN Wen;LUO Cai-yun;DUAN Ting-yu;Lu Ni

作者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 庆阳市畜牧局草原站甘肃西峰734000 

出 版 物:《草业学报》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年 卷 期:2005年第14卷第4期

页      面:82-8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2000018602) 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项目(LWR21999/094)资助 

主  题:黄土高原 苜蓿后茬小麦 土壤氮素 氮肥 

摘      要:2001至2004年,在甘肃庆阳黄土高原定位研究了施氮和不施氮对比条件下,4龄苜蓿后茬冬小麦对氮素的响应.结果表明,4龄苜蓿后茬冬小麦产量对氮连续3年有响应,至第3茬,施氮显著增加籽粒产量(P0.05),促进了第1茬冬小麦对氮的吸收,与产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第2茬冬小麦对氮肥的利用率最高,达47%,不施氮下土壤氮素处于亏缺状态,第1年的亏缺量最大、第2年最小;施氮明显增加第2茬冬小麦0~60 cm 土层中硝态氮的含量,且硝态氮的累积峰从2003年的0~60 cm土层,转移到2004年的60~200 cm, 表明氮有一定程度的向下淋溶.在黄土高原,4龄苜蓿后茬种植头茬作物可不施氮肥.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