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灰葡萄孢菌及其抗短梗霉素突变体AUR1基因序列及其酶活性的分... 收藏

灰葡萄孢菌及其抗短梗霉素突变体AUR1基因序列及其酶活性的分析

Analysis of AURI gene sequence and enzymatic activity in Botrytis cinerea and its mutants with aureobasidin A-resistance

作     者:赵莉 苟萍 林慧珍 赵红霞 ZHAO Li;GOU Ping;LIN Hui-Zhen;ZHAO Hong-Xia

作者机构: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出 版 物:《微生物学通报》 (Microbiology China)

年 卷 期:2016年第43卷第11期

页      面:2414-242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705[医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07[理学] 071005[理学-微生物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160031) 

主  题:灰葡萄孢菌 AUR1基因 肌醇磷脂神经酰胺(IPC)合成酶 

摘      要:【目的】探讨灰葡萄孢菌及其抗Ab A突变体AUR1基因序列与IPC合成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野生型及突变体的AUR1的基因序列,高效液相荧光色谱法测定IPC合成酶活力,苯甲酰化法测定神经酰胺含量。【结果】AUR1基因序列和IPC合成酶活性测定表明4株不同的突变体均产生了对IPC合成酶抑制剂Ab A的抗性,它们的突变类型为:(1)AUR1序列中缺失内含子;(2)AUR1序列中缺失内含子和P155S氨基酸突变;(3)AUR1序列中缺失内含子和V33A的氨基酸突变;(4)AUR1序列中缺失内含子和P155S、S177P、F237L的氨基酸突变。AUR1缺失内含子和既缺失内含子又伴随P155S氨基酸突变的突变体的Ab A抗性较强。神经酰胺含量测定表明野生型IPC合成酶被抑制,导致神经酰胺积累,而突变体则能抵抗Ab A对IPC合成酶的抑制作用。【结论】AUR1基因中的内含子对IPC合成酶的调控起重要的作用。Ab A通过抑制IPC合成酶引起神经酰胺积累,IPC合成酶是鞘脂代谢的关键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